百千万工程丨“约韵乡踪”实践行:七日青春足迹,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为深入贯彻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积极响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决策部署,数字财经学院“约韵乡踪”实践队在增城区开展了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以青春之力扎根基层,在产业探访、文化传承、生态守护中书写责任与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能。
扬帆起航:初心聚力,共赴乡村之约
出发前,实践队召开筹备会明确安全准则与目标。7月9日抵增城区小楼镇约场村,与村委会座谈,听村书记介绍产业规划与需求。随后走进荔穗农业基地,初探“一粒米”全产业链奥秘,科技赋能农业图景令人振奋;还探访本地蔬菜基地,了解无土栽培与大棚种植技术突破自然限制,感受乡村产业多元化活力。





阅国之名迹:红色溯源,传承精神根脉
探访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这座岭南建筑留存着抗战与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印记,曾是领导三县抗日救亡运动的核心阵地,先烈在此热血奉献。队员们从历史痕迹中感悟初心,坚定 “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的信念。





北回归线青年林公园:以行动守护绿色家园
响应“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号召,队员们在约场村北回归线青年林公园开展志愿清扫活动。这片能观测到“立竿不见影”奇景的土地,是自然的馈赠,需用心守护。队员们用脚步丈量乡土,用镜头记录生态之美,践行着“绿美广东青年先行”的承诺,让青春与绿意共生长。





探索丝苗米的科技奥秘:解码“米中碧玉”的产业链
在荔穗生态农业公司引领下,实践队探访丝苗米实验田与加工车间,了解其科技密码。大型机械实现耕、种、收高效作业,“无人机代管”将精准防控病虫害,“耕-种-收-管”智能模式提升种植标准与效率。队员们见证了“一粒米从田间到餐桌需 3072 小时”的历程,体会到特色产业对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作用。








绘就乡村绿美新图景:镜头下的生态与发展共生
实践队重返北回归线青年林公园,用镜头记录乡村自然之美与发展活力。林间石阶、阳光光斑、村民休憩等画面,既定格独特地理印记,更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队员们希望借影像让更多人看到“百千万工程”让乡村兼具“颜值”与“内涵”。







直播 “稻” 香:新媒体架起城乡桥梁
实践队直播带货为丝苗米拓新销路。直播间里,田间实景与加工样品相映,主播讲解其特质及背后农科心血。32488次实时点赞中,队员们既推荐了优质农产品,更讲好了乡村产业故事,让增城丝苗米香传万家,打通“从田间到舌尖”的便捷通道。






七天的实践虽短,却在每个人心中刻下深深的乡土印记。从产业振兴的科技赋能,到红色文化的精神洗礼,从生态守护的身体力行,到助农直播的创新探索,每一步都凝聚着青年对乡村的热忱。未来,“约韵乡踪”实践队将带着这份收获与感悟,继续深耕实践、打磨本领,以更扎实的行动助力乡村振兴,让青春之花在基层绽放得更加绚烂。
文:罗旭辉
视频:冯思颖 李慧娴
初审:罗小燕 刁慧娜 魏芳芳
复审:周冰娜
终审: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