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阜龙乡的胶林间,总能看到一个带着本子和笔穿梭的身影,他就是乡党委组织委员邱瑞麟。过去九年,他从放弃城市高薪的大学生,成长为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 “主心骨”,用行动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青春之歌。
1.初心:从 “城市白领” 到 “山区公仆”

邱瑞麟曾在深圳拥有月薪 7000 元的工作,但每年返乡,家乡的落后都让他倍感苦涩 —— 县城没有超市和快递网点,亲戚们日子拮据。这份牵挂让他在 2013 年毅然返乡,从大学生村官、扶贫专干做起,一步步扎根山区,把 “让乡亲过好日子” 的初心,刻进了每一次走村串户里。
2.攻坚:以 “精准” 破局,解民忧增民收

抓产业 “稳根基”:阜龙乡以橡胶为支柱产业,他组织干部入户宣传,推动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实现胶农全覆盖,打消胶农 “弃割” 顾虑;
做帮扶 “暖人心”:为符景力申请低保、介绍就近工作,帮其摘掉贫困帽;帮彭永森解决母牛不哺乳难题、联系牛犊收购商,让对方两年挣了 20 多万元;
建机制 “固成果”:走遍 21 个村小组,牵头制定脱贫攻坚方案,组织 114 人开展地毯式排查,为每一户贫困户定制 “一户一册” 帮扶计划,还通过消费扶贫集市帮乡亲卖出 18 万元农产品。
3.接力:从 “脱贫攻坚” 到 “乡村振兴”

搭平台促就业:今年 3 月帮新村注册公司,建立劳动力台账、对接用工需求,已派遣三批劳务,预计今年带动农民务工增收 150 万元;
强党建聚合力:他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基层党组织与农村产业发展、群众增收深度融合,把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的动力;
舍小家为大家:家离县城不到 20 公里,他却常一个多月不回家,忙着走访基建项目、对接用工需求,全力推动复工复产和农民返岗。
如今,邱瑞麟的微信名是 “好青年”,这个称呼不仅是他的自我期许,更是乡亲们对他的认可。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他用九年时光证明:把青春扎根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就能让平凡的人生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文:李媛媛
初审:周冰娜
复审:杨芳
终审: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