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西南的莽莽群山之间,一条条穿山隧道正悄然贯通,而在这些超级工程背后,是一位青年建设者十四年如一日的坚守。今年35岁的姜文涛,从中铁十二局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高原铁路特级高风险隧道施工负责人,用奋斗的汗水浇铸着新时代青年党员的担当。

“我是农民家庭的孩子,当初选择土木地下工程,就是因为自己能吃苦。”这位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的话语朴实无华,却道出了他不平凡成就的根基。2008年,姜文涛参与建设厦深客专双鹰顶隧道,初出茅庐的他就遭遇了施工中的岩爆险情。“两吨多的石头险些砸到自己”,回忆起这段经历,他至今难忘师傅每次进隧道都让他跟在身后的保护。在山西重载铁路项目中,他经历了9个月几乎与世隔绝的施工环境,“没有路,没有信号,吃菜全靠人背”,这些艰苦经历反而锤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真正让姜文涛崭露头角的,是他对技术难题的攻坚克难。

2010年,面对黄土隧道施工这一国际性难题,他主动请缨组建科研小组。通过优化爆破方法,创新施工工艺,他将钻孔数量从247个减少至192个,炸药单耗量降低近30%,实现了140多平方米工作面上厘米级的控制精度。这项历时三年研发的成果,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更成为国内长大黄土隧道施工的“教科书”。“我们这一行得有一种不怕死的精神,遇到问题想尽一切办法攻克它。”姜文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成昆铁路营盘山隧道建设中,他带领团队攻克了“集涌水、瓦斯、岩爆、高地应力等于一身”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完成了被外国专家称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20年,姜文涛被委以重任,奔赴青藏高原负责全线首座特级高风险隧道施工。面对海拔3000多米、坡度达六七十度的极端环境,他带领团队仅用3个多月就安全穿越5条活动断裂带,高效完成施工便道建设任务,夺得全线“五个第一”的优异成绩。“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建设者,我们有责任更有使命去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姜文涛深知肩上的责任。疫情期间,他和团队成员坚守高原,不少人因工期紧迫无法回家探病、陪产,却无怨无悔。“忠孝难两全!我们都为能参与举世瞩目的高原铁路建设而感到荣幸和自豪。”如今,姜文涛依然奋战在雪域高原,这条铁路的工期长达10年,前两年最艰难的路段已打通,但他清楚,未来的挑战不会少。“为责任而来,为尊严而战!”这不仅是姜文涛的信念,更是一代青年建设者向时代发出的铿锵誓言。在群山之间,姜文涛高擎的不仅是技术的旗帜,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属于中国青年的担当与力量。他的身影,已深深烙在祖国壮美的山河之中,成为这个伟大时代最美的注脚。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刘雨晴
初审:周冰娜
复审:杨芳
终审:顾晖